根據行政院主計總處提出對「智慧農業」的定義為: 「以現行產業生產模式為基礎,因應消費市場需求進行產銷規劃,生產管理上輔以省工省力機械設備、輔具及感測元件的研發應用,並結合跨領域之資通訊技術(ICT)、物聯網(IoT)、大數據(Big Data)分析、區塊鏈(Block Chain) 等前瞻技術導入,減輕農場作業負擔降低勞動力需求,提供農民更有效率的農場經營管理模式,生產符合消費者需求,安全、安心及可追溯的農產品」。然而, 隨著農業科技的發展,各種相關應用也開始整合人工智慧(AI),將各種資訊導入促進供應鏈透明度(transparency),運用先進分析與預測性推論(predictive inference)協助農民進行更好的農業生產決策,提昇智慧農業「應用層」的決策品質以提升生產力與獲利。因此, 台灣農業設施產業智慧化的定義為: 「以現行農業設施生產模式為基礎,因應消費市場需求進行產銷規劃,生產管理上輔以省工省力機械設備、輔具及感測元件的研發應用,並結合跨領域之資通訊技術(ICT)、物聯網(IoT)、大數據(Big Data)分析、區塊鏈(Block Chain)、人工智慧(AI)等前瞻技術導入,減輕農業設施場域作業負擔並降低勞動力需求,提供農民更有效率的農業設施經營管理模式,生產符合消費者需求,並安全、安心及可追溯的農產品」。
資料來源:台灣農業設施協會/徐瑞玲
全文連結:https://www.intelligentagri.com.tw/xmdoc/cont?xsmsid=0J142605106593363792&sid=0J246670990193360443